开篇上结论:我们建议大多数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0%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实施分层管理,并对血糖控制的风险/获益比、成本/效益比、可及性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以期达到最合理的平衡。
如患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不合并心血管疾病、使用的降糖药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推荐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6.5%,甚至尽可能接近正常。
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心血管疾病极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8.0%。
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及老年独居者,若预期寿命较长,糖化血红蛋白可控制在7.5%左右;若预期寿命<5年,糖化血红蛋白可控制在<9.0%。
糖尿病病程>15年、既往发生过无感知性低血糖、有严重伴发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较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最重要的是防范低血糖的发生,并避免患者出现高血糖症状。针对此类患者的高质量医学证据有限,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9.0%。
对于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应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糖化血红蛋白<6.5%时妊娠。
对于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若预期寿命较长,糖化血红蛋白可控制在7.5%左右;若预期寿命<5年,糖化血红蛋白可控制在<9.0%。
对于执行治疗方案较困难的患者,如精神或智力障碍者、视力减退者等,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放宽至<9.0%。
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设定为<9.0%的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并防止明显高血糖所致的急性代谢紊乱、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策略,尽量使低血糖风险最小化。
相对健康(合并的慢性疾病较少,身体机能状态较好,认知功能完整)的老年患者有较长的预期寿命,可以考虑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7.5%;若患者正在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如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糖化血红蛋白不宜低于7.0%。
健康中度受损(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有2项以上的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或有轻到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有中等长度的预期寿命,低血糖风险较高,跌倒风险高,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可放宽至<8.0%;若患者正在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糖化血红蛋白不宜低于7.5%。
健康状态较差(如慢性疾病终末期、长期需要他人照护等)的老年患者预期寿命有限,治疗获益不确定,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可进一步放宽至<9.0%;若患者正在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糖化血红蛋白不宜低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