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呈流行趋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而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明显超过普通人群,其骨折部位多见于髋部、足部和近端股骨。
No.1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骨折原因
1)与糖尿病病程病理因素相关
2)血糖控制不佳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
4)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损害等因素
5)容易跌倒因素多(低血糖、夜尿增加、视力下降、神经病变、足部溃疡、截肢、直立性低血压和反应减退等易导致患者跌倒)
6)缺乏维生素D所引起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7)降糖药物对骨骼的影响
No.2 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骨折?
1)控制血糖
多项研究提示较差的血糖控制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仍然是首要的关键问题,应平稳降糖,避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各类并发症。
2)仔细选用降糖药物
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尤其是65岁以上女性和高骨折风险患者应该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尤其避免联合使用磺脲类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高骨折风险糖尿病患者,应该选用不影响骨代谢、甚或有骨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利拉鲁肽、艾塞那肽。
3)适度运动,预防跌倒
运动有助于改善骨强度和骨骼生物力学性能。糖尿病患者应适度运动,加强肌力,可进行慢跑、步行、打太极拳、做体操等有氧运动。但应注意调整进食和胰岛素剂量,避免低血糖后的跌倒。糖尿病患者还应该经常检查视力、预防跌倒。
4)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均衡饮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鸡蛋、鱼等。饮食摄入的钙不足时,可以补充钙制剂,并多晒太阳,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在小肠的吸收。此外,还应减少钠盐摄入,戒烟限酒,避免浓茶和碳酸饮料。
5)定期到医院做骨折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骨强度下降,从而导致骨折风险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到医院评估骨折风险,建议每2年监测骨密度,如果连续2次的骨密度检查显示骨量丢失≥5%或T值接近-2.0,也可以考虑开始骨质疏松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建民,朱大龙,母义明,夏维波.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9,12(04):31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