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益糖管家 私人医生带回家
华益糖管家
私人医生带回家
返回上一页
详情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6个误区,看看您中招了吗?

2020-10-21 17:46:01

来源:糖尿病之友   -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葛金华 原文链接
老王患2型糖尿病5年了,他最怕的就是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听说糖化血红蛋白是最能体现将来会不会发生并发症的金指标,他停掉了手指测血糖,每6个月到医院去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他觉得这样省事多了。
两年后,老王出现视力减退,检查眼底发现有视网膜病变。这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认识误区。



糖友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认识存在6大误区,看看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平时不用监测血糖
 
很多糖友认为既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很有意义,只要隔段时间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了,平时血糖就不需要监测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糖化血红蛋白不能代替日常的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和自我血糖监测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两者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监测各有优缺点。
糖化血红蛋白虽然是目前临床上监测糖尿病的「金指标」,但它仅仅表示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既不能反映每天的血糖波动及控制情况,也不能反映糖友低血糖的风险。

而监测血糖能反映即时情况,尤其通过多点血糖监测(血糖谱)可反映患者全天血糖波动及控制情况,也能反映糖友低血糖的风险。
 
误区二:糖友需要不定期经常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但没有必要频繁地进行该指标的检测。

初诊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对于血糖控制平稳并达标的患者每年测定2次糖化血红蛋白即可;

对于治疗方案改变或血糖控制没能达标的患者,每3个月测定1次糖化血红蛋白
 
误区三: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需要空腹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长期血糖变化的稳定指标,不受是否使用降糖药物的影响,不受进餐的影响,检测时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需要空腹
 
误区四:糖化血红蛋白总能反映真实情况
 
一般情况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有时两者变化不一致。比如,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病程短,常出现症状1周左右即出现酮症酸中毒。

如果此时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其数值是无法真实反映血糖急剧变化状况的。这时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真实的血糖水平。

还有酗酒、缺铁性贫血、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使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妊娠期妇女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降低、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慢性肾衰竭、血红蛋白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都较低。
 
误区五: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越接近正常越好
 
不少患者认为糖化血红蛋白越接近正常值越好,这种认识是不完善的。糖尿病治疗强调个体化原则,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也是因人而异的,还应随患者的病程进展和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以维持风险与获益的平衡。病情严重者一味追求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反而得不偿失。

建议大多数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0%
 
误区六.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颁布的糖尿病管理指南已经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糖化血红蛋白的这一切点诊断糖尿病。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学术组织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标准之一进行推荐,并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

鉴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在我国的开展尚不普遍,部分地区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尚不够统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仪器和质量控制方面也尚不能符合目前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要求。

因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但我国暂不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2]纪立农,宁光.糖化血红蛋白[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02.

[3]周小娜,朱星成,杨永林.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6):592-595.

[4]马良桂,张惠莉.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66):63-64.

[5]包玉倩.糖化血红蛋白:优势犹在,无可替代[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12(1):17-20.

[6]曹晶晶,彭俊华,殷瑞鹏,等.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5):75-76.

[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4-24.

[8]张东红,李强.糖化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比值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7):2105-2109.

[9]刘桂花.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筛查和诊断中应用价值[J].糖尿病天地,2020,17(9):114.

[10]刘建枝.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9):1551-1552.

[11]索艳,李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2):210-213.

[12]赵红运,宋丽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饮食保健,2020,7(21):298-299.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
投稿及内容合作:leiyang.xing@sinomedisite.com
客服电话 
北京华益蜜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302MA01H2FYXG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编号:京经食药监械经营许20190018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编号:京经食药监械经营备20190028号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088号

扫码加入糖管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