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血糖升高患者在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感到明显的不适,但如果血糖长期升高,随着病程的进展,并发症就会逐渐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会涉及到心、脑、肾、眼、血管等身体多个器官和组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国有着庞大的糖尿病人群,据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4%,但许多患者仍然对糖尿病认识不足,比如常常会有患者问:“血糖超过多少才需要用药?”这一类的问题。
血糖超过多少才需要用药?
这个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回答,因为血糖的控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而且是在没有发生急性并发症的前提下。
为什么要提急性并发症?因为糖尿病除了慢性并发症以外,还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可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以酮症酸中毒为例,当发生时只要血糖超过11.1都需要立即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直至血清酮体、血糖得到控制。如果没有发生急性并发症,可以结合患者年龄、合并疾病、体重指数、胰岛细胞功能等来综合评估。
对于大多数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是空腹血糖>7.8还是餐后血糖>11.1,都可以先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运动的手段来控制血糖,如果已严格进行上述方式3-6个月,血糖仍然超过正常值(空腹>7.8,餐后>11.1),或者糖化血红蛋白仍大于7.0%,就需要开始用药治疗。
糖尿病药物治疗可以首选二甲双胍,指南建议如无禁忌可以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但对于糖尿病肾病或者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推荐选用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或者GLP-1受体激动剂如艾塞那肽等,因为这些降糖药物还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现实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对自身血糖控制的确能做到高度重视,但却常常忽略了其他指标的控制。糖尿病强调的是综合治疗,因此患者也需要了解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可参照下表:
总结
糖尿病治疗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降糖药物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但糖尿病患者不能忽略了其他的管理手段。只有让每一名患者都充分认识糖尿病综合治疗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这样我国才能够达到控制糖尿病发病率的目标。因此,对于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提醒: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仅供参考,资料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