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1 06:54:37
今年的双十一到了,是不是准备好好采购一番呢?在下单前,先来看看专家拔草的4种“伪健康”食品,千万要少吃!
1、风味乳饮料:一瓶下肚,糖分超标
很多人以为风味乳饮料这一类饮品很健康,毕竟有个“乳”字,牛奶有营养这也差不了多少,相当于补钙了。事实上:风味乳饮料就是“伪健康”食品的首席代表!一盒喝下去,吃进的糖弄不好都已经超过10g了。
某风味乳饮料的配料表。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根据国家要求,配料表的顺序必须要由多到少这样写,这款风味乳饮料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水,不是牛奶,而且还添加了果葡糖浆和白砂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最好在 25 g以下,如果拿风味乳饮料当水喝,糖的摄入量很容易就超标了。
2、话梅:吃一袋 摄入 9.5 g盐
很多人觉得,蜜饯果干是由天然水果加工而成的,口感酸酸甜甜,还能补充一些营养。但其这一类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糖和盐。由于口感上的酸甜感更突出,吃不出来明显的咸味,但其中的含盐量可真不低。
下图是某品牌话梅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某品牌话梅配料表。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从配料表中可以看到,食用盐的位置就在水果本身和白砂糖的后面,可见盐没少加。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1 g盐等于 400 mg钠,这款零食的营养成分表中可以看出,钠的含量是 3171 mg/ 100 g,用这个钠的数值除以 400,得到的就是盐的含量。那么这款话梅的含盐量就是:3171÷400≈7.9g的盐。按照它一包净含量 120 g计算,全吃光就等于摄入了 9.5 g的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 6 g,也就是一啤酒瓶盖(去掉里面的胶垫),一包话梅吃完,别说是孩子,就算是对于成人来说,当天的盐摄入量也超标了。
像是这类食物如果经常吃,不仅对健康没好处,还会影响到他们的饮食习惯:经常吃这些又咸又甜的重口味食物,就会对清淡的食物和天然食物不感兴趣,导致偏食、挑食、营养不良。时间长了,还会增加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另外,过多钠的摄入,也会导致体内钙的流失增加,出现缺钙,甚至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3、蔬菜干:缺乏水溶性维生素,不能代替蔬菜
不喜欢吃蔬菜是小孩子的通病,于是家长们往往会想到给孩子吃蔬菜干做补充,认为也相当于吃了蔬菜了。
事实上这类蔬菜干是不能代替蔬菜的,因为蔬菜在脱水制作成蔬菜干以后水溶性维生素几乎全部都没有了,特别是怕热的维生素 C 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并且,这类蔬菜干的脂肪含量和热量都不低,特别是油炸型蔬菜干。
比如下图这款:
某品牌蔬菜干配料表。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从它的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到,其中的脂肪含量高达 41.5 g/ 100 g,热量高达 557 kcal/ 100 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为 25 ~ 30 g[2],蔬菜每天要吃 300 ~ 500 g。
如果用蔬菜干代替蔬菜作为补充,那脂肪的摄入量几乎达到了 120 g以上,超出了指南推荐的 4 倍多,而过量脂肪的摄入会增加肥胖的发病风险。
4、果汁饮料:不能代替水果,只会让糖超标
跟“用蔬菜干代替蔬菜”的思路一样,很多人不喜欢吃水果,就会通过各种果汁来“弥补”缺失的营养。但事实上,果汁饮料甚至是自榨的果汁,都是不能代替新鲜的水果。
某品牌橙汁饮料配料表。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从这款橙汁饮料配料表的排序就可以知道,水和果葡糖浆这两种成分的所占比重是最大的;果汁含量虽然标注了不少于 10 %,但实际上也不会高于 10 %多少的。
橙肉含量标注为 5.5 g/ 100 ml,如果一瓶是 500 ml,也就吃下去了 27.5 g的橙肉。然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水果每天的摄入量为 200 ~ 350 g,如果用果汁饮料来代替吃水果,那差的也太远了。
如果真的凭借喝橙汁饮料吃到了 200 g橙肉的量,那就意味着得喝下去 3636 ml,先不说喝不喝得下去,喝 100 ml就会摄入 9.7 g的糖呢,500 ml下肚糖摄入就已经超标了,更别说 3636 ml了。
以今天提到的这几种“伪健康”食品为例,不是糖分、盐分超标,就是根本不能覆盖每日所需营养成分,尽量控制摄入的量。
扫码加入糖管家微信公众号